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中新天津生态城竞逐人工智能新赛道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继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人工智能+”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首个绿色发展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紧紧把握人工智能前沿发展态势,深入实施“生态+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在城市治理、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特别是近年来,生态城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天津电子院”)的载体功能,推动多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这款AR眼镜从外形看与普通眼镜并没有太大区别,它的奥秘都藏在这看似普通的镜片里,我们将微纳光芯片压印到镜片上,不增加眼镜的重量,就可以将导航、翻译等信息在镜片上实时呈现,这项技术也获得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支持……”在华慧芯科技集团的展厅,工作人员正在向到访客户介绍其超结构芯片在现实中的应用。
作为清华天津电子院的首个产业化项目,华慧芯自2017年11月在生态城成立以来,不断突破光电子领域的技术壁垒,研制出世界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牵头实施“光电芯片压印母版”项目,建成我国首条跨材料体系光电子芯片生产线余项专利,研发生产出超过50种国际领先的光电芯片产品,服务了60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目前,华慧芯的产品被运用在光通讯、增强现实、自动驾驶、智能手机等各种终端市场。
华慧芯科技集团的董事长曲迪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用清华的智慧做芯片”是“华慧芯”名字的由来,也是华慧芯创立的初衷。在清华天津电子院,聚集了一批像曲迪这样的清华校友,他们带领团队在AI应用领域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
它思科技也是清华天津电子院的孵化项目,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超声远程会诊系统”已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及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部署,实现了三级医院和基层社区医院的远程会诊联动。近期,企业又落地了一款垂类大模型——“TasiChat”对话大模型,这是一款集高可靠智能问答、引用溯源、个性化服务于一体的全新智能助手,可用于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旅游景区智能讲解、教育培训等行业。
依托清华大学的校友资源,在清华天津电子院的孵化下,一批与华慧芯和它思科技共同成长的人工智能项目在生态城加速涌现。湃方科技基于边缘计算自研了一款用于物联网终端的高效能AI芯片,为工业设备制造商、使用商打造了一套完整的“端-边-云”设备AI解决方案;见合八方面向智慧高速路侧感知、光通信、光感知等领域技术痛点,自主研发了半导体光放大器光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清思智能突破人工智能算法瓶颈,正积极打造一款用于重点人员轨迹分析的大模型。截至目前,清华天津电子院挖掘各类成果转化项目118个,在津孵化企业43家。
在位于生态城中滨大道的中新智造园,来自北京的炬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加紧装修新厂房,企业在生态城投资建设的时钟芯片生产线计划于今年二季度正式投产。
时钟芯片是所有电子系统中蕞重要,也是蕞关键的部件,被喻为芯片的“心脏”,其功能是为芯片提供一个统一的时间基准,让芯片内部的不同模块按照该时钟信号进行操作,以保证协调一致。在人工智能时代,时钟芯片的精准度是确保设备同步运行和高效处理数据的关键。
目前,炬玄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时钟芯片已突破国外垄断,达到了世界头部梯队的水平。该产品可以在零下40到105度的范围内工作,并实现小于5%的时钟偏差,而功耗只有几百纳安。这意味着将它放在由纽扣电池供电的系统中,在10年不换电池的情况下,可实现时间偏差不超过5分钟。而如果应用在一般的室温或城市环境中,这个偏差将缩小到10年误差不超过12秒。凭借高精度和低功耗特性,该时钟芯片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选择在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炬玄科技看重的是生态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生态。“生态城聚集了清华大学电子系的校友资源,多年来的智慧城市建设让这里拥有丰富的智慧应用场景,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炬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吕航表示。
近年来,生态城吸引了一批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的科技企业,这其中既有领军企业,也有新崛起的行业翘楚。如: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数字政通、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华为云、带电作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国网瑞嘉、智能矿石分选机器人上市企业美腾科技,以及我国蕞早从事集成电路自动化测试系统研发的华峰测控;此外,专注于医疗器械煎药机器人的国炬医疗、致力于商用服务型机器人的卡雷尔、从事AI视觉芯片的瀚博半导体、天融环境感知大模型等优质项目聚集成势,成为生态城竞逐人工智能新赛道的主力队员。
生态城开发建设16年,始终将“创新”作为先行的底气和发展的动力,坚持智慧城市建设与智能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2008年开发建设之初,生态城就制定了《智能城市规划》;2015年,借鉴新加坡智慧国经验,编制《脉动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2018年,启动新型智慧城市规划编制;2019年确立“生态城市升级版、智慧城市创新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同年,工信部将生态城纳入国家智慧城市典型地区。2020年,生态城被科技部确定为天津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2021年,生态城正式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规划》,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能能源管理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同年,天津滨海新区获批工信部支持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生态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为先导区的创建和评估提供大量案例支撑。
生态城积极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部署,于2021年制定并印发了《智能科技产业聚集发展若干措施》,面向人工智能、半导体集成电路、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企业推出10项措施,涵盖项目落户、场地支持、产融结合等多个领域。为了让政策更好地匹配产业发展新趋势,近日,生态城聚焦“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对该政策全面升级,目前已完成初稿编制,正在征求企业意见。
不仅有政策保驾护航,产业载体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绿创园、天津软件园、智慧科技产业园、垠坤智造园、中新智荟港、信息园的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针对天津软件园的招商,生态城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吸引东华软件、中电金信、软通动力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中新智荟港拿地即开工,并同步招商,将于今年年底交付使用。垠坤智造园的主体工程还未封顶,园区招商去化面积就已经达到70%。
目前,生态城以智能科技服务为代表的3大主导产业成龙配套,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等6大特色产业聚链成群,初步构建起“3+6”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同时,生态城持续攻关科技前沿,全面实施“培苗育林”行动,培育雏鹰、瞪羚39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5家,科技创新的家底更加坚实。
去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实施方案;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正式落户绿创园。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及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建设”。当前,国家重大战略、国家重点项目、国家重要使命正在生态城持续叠加、融合赋能,下一步,生态城将坚持创新驱动、场景牵引、载体支撑、政策保障,继续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文/由主办方提供)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天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